学习流程的概念
学习流程图的设计,使学习上了知识生产的流水线。这条流水线可以同时生产知识和快乐。享受学习,从此不再是假话。
据世界劳工组织报告,2002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居全球第一,平均每个劳动力完成产值60728美元。中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三大城市群合在一起,平均每个劳动力完成产值8900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4.7%。
荷兰的国土面积不到我国江苏省的一半,仅有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比我国的上海市略多一点,为1600万。可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其农产品的净出口额已是多年居世界第一了。
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为何如此巨大?我们经常听到的解释是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实际上这并不是答案的全部,劳动者工作效率的差别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像美国、荷兰这些发达国家,社会化生产已有200年左右历史,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企业对其生产过程进行分解,形成若干细小而相对独立的工序,各个工序的顺序及人工配置都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测算,每个工序按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这种生产方式叫流水线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流水线设计越合理,劳动的效率就越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发达国家进口了相当数量的各种各样的生产流水线,使用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流程,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流程的设置极大地提高了物质生产的效率。同样,学习过程中引入流程,也一样可提高学习的效率。
黎世法老师在对500名优秀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综合,找出了他们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成功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堂学习八个步骤: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八个步骤互有联系,各有分工,这其实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宏观的学习流程。优秀的中学生都是自觉或不自觉、整体或部分地运用这个流程进行学习,并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
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安排只是宏观的学习步骤,缺少对学习内容操作层面的动作设计,更没有把学习者变化的心理与不同难度的学习程序进行科学的匹配,根本谈不上学习者的脑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因此,严格地讲,这个“课堂学习八环节”是优秀中学生已经具备的共性的学习步骤,而非是现代意义的精细的学习流程。
江苏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创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几年时间就使一个三流的村级初中,变成了全国闻名的模范学校。笔者曾三赴洋思中学,进行听课和调研,发现在洋思中学的课堂,各个科目每位老师的课都是非常实在地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课堂具体的操作程序为:出示本课的目标→出示本课的自学内容和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纠正、讨论、指导,解决问题→当堂训练、巩固、作业。这是一个由教师主导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显著效果的教学流程。
笔者在这里提出的是一个供中学生个体,也可供班级体操作的新的学习流程(以下简称学习流程),是一个让学习者完全自主学习的学习流程。这个流程的设计考虑了学习者个体学习时的心理因素、身体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其他因素,使学习者科学地利用自身和外部条件,同时又能尽量避开阻力,高效率地达成学习目标。这个学习流程主导者是学习者自己,若班主任或学科教师运用到班级管理和教学中,老师也只能起到科学引导、督促和协助的作用。在学习流程中,学生一旦开始学习,便会立刻进入主动学习的角色。因此,本书里呈现给大家的不是上面提到的学习者缺少主导权的那一种,而是一个主动权始终在学习者手里的学习程序。
是流程就有分工,工厂把不同的工序分给不同的工人,本学习流程是把不同的学习程序分到同一个学习者不同状态的时间里去完成。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情绪状态可以选择适合的学习程序,做到量力而行,时尽其效,增加学习的效果。
为了便于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操作,本书还为学习者设计了学习流程图,学习流程图中标明了学习的开始程序,也标明了学习的中后期程序,让学习者随时都可以选择到快乐、有效的学习程序。
学习流程图的设计,使学习上了知识生产的流水线。这条流水线可以同时生产知识和快乐。享受学习,从此不再是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