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是学习中第一重要的环节
作者 张同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谓预习是在听课之前预先学习新课的过程。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预习有两种方式,课前预习和阶段预习。课前预习指利用课前时间预习即将进行的新课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阶段或下一学期的学习内容。
预习的作用:
①预习的必要性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首次接受新知识,是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尝试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学校的课程多、内容难,没有学生的主动自学,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已经是不可能。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大量的新知识靠日后的自学。因此,在校期间学生就开始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在认真预习的过程中,通常会理解一些新知识,产生一些新思想,正是这些进步,导致你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自学兴趣的增强。
②预习能保证听课的质量
预习好比军队在打仗前侦察兵做的工作,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上课前可以迅速补上。即使是新知识,认真预习,也能理解其部分内容。
国外心理学家统计,13~15岁的初中学生可使注意力稳定30分钟,15~18岁高中学生可使注意力稳定40分钟。在我们国家,一般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水平低于上述标准,如高一学生注意的保持时间一般在25分钟左右。不作预习的同学,听课时总想45分钟里全盘集中,不敢有一分钟懈怠。预习好了,在听课时,就可以张弛有度。因为在45分钟内,哪里是自己很熟悉的,哪里是预习时就发现有难度的,心中有数。
比如说,课本上有道题,有多种解法,通过预习,你熟知了其中一种,课堂上老师提到此种解法时,你的大脑当然可以放松一下。当注意到老师或同学用其它方法时,就是你紧张思考的时候了。
③预习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一般都是没有预习习惯的。他们完不成听课任务,抄袭作业或完成作业时间过长,学习处处被动。其实预习是学生扭转学习被动局面的一个关键环节。
学习困难的同学在学习上要变被动为主动,就要把预习当成学习中第一重要的事,在预习上多下工夫。经过预习,复习了新课需要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听懂了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了,课后用于复习和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减小。这就保证以后预习有所需的时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预习工作做好了,听课轻松还能保证质量,课后作业完成快,复习时间短,反过来又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下面的预习,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